close

從新聞廣播到體育競賽,從商業銷售到非營利組織,到各領域名人 - 每個人都在線上播放直播視頻。抖音跟臉書直播是此類方式曝光的的首選方法,因為它們讓品牌商可以直接跟粉絲溝通。

而在經營品牌的初期,必須要建構屬於自己的基本觀眾,因為這麼多直播主心中知道,少了穩定的基礎觀眾群體,這個直播將不吸引人駐足觀看。

我們給你購買Facebook直播人數的重點提示:

幫自己的直播買粉絲觀看人數是許多成功直播頻道初期的策略,頁面上跳動的觀看數據,可以讓直播主炒熱氣氛,當你在講解產品時,對於初期踏入直播領域的商家,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而直播老手更能透過這樣的操作,強化網友的信任度。

你要知道直播沒人氣可能會使當次直播草率收場,提升直播線上人數令直播主持人充滿熱情,無論是自然流量或購買人數,都比較有繼續成長的可能性!

在您的手機上打開Facebook App幾個步驟您的直播就開啟了,高人氣粉絲專頁有足夠粉絲上限觀看,新加入的直播主很能沒有粉絲群觀看直播影片,我們不建議超高人氣的直播主購買直播人數,因為你們的線上人數已經夠多,受眾夠精準,但對於開始經營的直播臺,沒人氣等於難以成長,能在每次直播衝高直播人數,吸引觀眾觀看影片有更多可能性。

下單前需知:若有任何問題,請先詢問LINE客服

刷直播人數的3大特色

#1 可包月,可即時提供直播流量的自助平臺
專屬系統供應每月大量直播臺大量直播人數支援,想用就用!24小時系統支援,享受整個月天天開直播天天有人數的好服務。

我們給您灌的直播人數成本低且固定,讓您剩下的預算可以做更多活動、宣傳、促銷,進行針對消費者的各類行銷活動,為長久的忠實粉絲奠定堅實基礎。。

#2 直播人氣奠定人氣
上網看直播,一個直播有5000人,另一個直播只有5人,您會選擇看哪個直播?當你啟動系統後,開臺後人數就會逐步提高,人數達到數量後開始穩定停留,人數不爆衝、不會急速掉落,這樣的穩定人氣幫直播主持人無後顧之憂進行直播。

#3 購買直播人數有風險嗎?
但您不必擔心直播臺有被關閉帳號等的風險,因為這單純是導入流量,不對臉書或是抖音帳號本身造成傷害。若遇到Facebook或是臉書更動它們直播系統程式,可能發生短暫時間直播人數服務無法正常運作,我們都會協助更新演算法,不讓您的權益受損。

多次使用:即時付款,直播人數自動逐步上線,不會有延誤,您愛什麼時候直播都可以。

穩定提升:進一步改進的人數上升速度,正常狀態下人數不爆衝、不急速掉落。

超快啟動:當下買當下用,及時派上用場。

LLIVE455CEFE5VE

 

抖音在線灌觀看人數包月,提供直播人數購買灌水網路行銷服務

 

開直播提高人氣的方法:  衝抖音在線直播人數

1、要想更多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觀看直播,首先要設計好直播間的封面和標題。

用戶選擇進入直播間,第一眼就是要看封面和標題,是不是能夠吸引他。大家在設置封面和標題時可,以使用主播個人寫真、道具,也可以是主播和直播間產品合影,利用誇張的肢體語言等,充分利用使用者的好奇心理。

2、平時要儘量參與官方活動,增加曝光率。 衝Instagram在線直播人數包月

保證帳號視頻或者直播的頻率次數,增加活躍度,讓用戶知道你一直都在。也可以借助官方推助流量補補和海淘流量增加直播線上人數。

直播前,在朋友圈或者qq群進行宣傳,讓朋友觀看直播,幫自己增加人氣。 衝Instagram在線觀看人數包月

3、用戶進入直播間後,要想辦法留住他們。 TikTok買直播人數

直播內容尤為重要。現在早已經過了靠顏值和尬聊的直播內容就可以吸引觀眾的時期,主播們要儘量有針對性地去設計一些優質的直播內容。

平時要多看那些成功的播主直播,吸取經驗,多積累可利用的直播話題,慢慢的,使用者就會主動參與進來,直播人氣自然會得到提升。

4、巧用引流工具。 Facebook在線灌直播人數包月

引流工具就是我們常說的補單,很多人對補單不以為意,認為為了面子去增加不存在的直播人數沒必要,實際上如今補單平臺那麼多,一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心理學裡面有一個效應叫羊群效應。很多人進直播間,目的都是圍觀紮堆。 灌Facebook直播人數包月

所以當你的直播間人數增多時,很容易引起跟風效應,吸引更多的人來直播間觀看。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先使用一下免費的工具。

5、多站在粉絲角度思考。 Instagram買觀看人數

與粉絲相處不能限於自己的看法,多數時間站在粉絲的角度去思考。

不少的主播嘴上說著把粉絲當作“家人”看待,能做到的少之又少,一開播就要禮物,聊天不回,點歌不唱,這樣做終究是曇花一現,都不是長遠的做法。灌蝦皮Shopee在線直播人數

余秋雨:我的窗下  里斯本往西去有危崖臨海,大西洋冷霧迷茫。這里的正式地名叫羅卡角,俗稱歐洲之角,因為這是歐洲大陸的最西點。在人們還不知道地球形狀的古代,這里理所當然地被看成是天涯海角。  風很大,從大西洋吹來,幾乎噎得人不能呼吸。海邊樹立著一座石碑,上有十字架,碑文是葡萄牙古代詩人卡蒙斯寫的句子:  大地在此結束,  滄海由此開始。  我在石碑背風的一面躲了一會兒風,瞇眼看著大西洋,身心立即移到五百年前,全然理解了當年葡萄牙航海家們的心思。海的誘惑太大了,對“結束”和“開始”說法的懷疑太大了,對破解懷疑的渴望太大了。  據我過去的閱讀所留下的粗淺印象,對于近代航海事業,葡萄牙覺悟最早。那時德國、意大利還在封建割據,英國、法國還無心問鼎新的航道,而葡萄牙、西班牙的三桅帆船和其他航海技術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我相信葡萄牙王室的航海專家們曾一次次來到羅卡角,在這海風雨霧間思考著遠行的路線。作為“熱身賽”,他們已經親自率隊航行過非洲。他們的最終目標,與當時絕大多數歐洲航海家一樣,都是《馬可·波羅游記》中記述的中國。  今天我在這里又找到了新的證據,羅卡角南方不遠處,正是古代王室居住地。一代王朝就在這大西洋的山崖上思念著海那邊的東方。海的哪一邊呢葡萄牙王室中的航海專家已有初步的判斷。他們認為,應該從羅卡角向南,到達非洲海域后仍然向南,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后再折向東。顯然,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  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遇到了哥倫布。哥倫布決定橫渡大西洋去尋找馬可·波羅的腳印,希望獲得葡萄牙王室的資助。葡萄牙王室太內行了,一聽就覺得方向有誤,未予支持。哥倫布轉而向西班牙王室求援,伊莎貝爾女王支持了他。結果,葡萄牙由于太內行而失去了哥倫布,而哥倫布也因為沒有理會葡萄牙王室的意見而失去了馬可·波羅。他橫渡大西洋果然沒有找到東方,卻歪打正著地找到了美洲。  哥倫布由錯誤的航線而導致的巨大成功,使葡萄牙王室心里發酸。所謂錯誤,都是一定坐標下的產物;按馬可·波羅的目標,哥倫布沒有走對,但新大陸的發現已使哥倫布的盛名超過了馬可·波羅,他已自成坐標,那還何錯之有但葡萄牙王室暗想,盡管哥倫布已經名動天下,東方,還應該是一個目標。  于是,五年后,葡萄牙人達·伽馬果然按照南下折東的路線,準確地找到了印度。他回來時,葡萄牙人舉行隆重儀式歡迎,他帶回來的財富,是遠征隊全部費用的六十倍,其中寶石和香料讓歐洲人眼花繚亂,一時的影響,超過了哥倫布。二十年后,葡萄牙人麥哲倫奉西班牙政府之命干脆把地球繞了一圈,但他沒有回來。  然而無論是達·伽馬還是麥哲倫,都還沒有進入《馬可·波羅游記》里描寫的世界,這總于心不甘,于是,葡萄牙還是一心要從海上尋找中國。  我在這里看到一份資料,提及葡萄牙國王在一五O八年二月派出一個叫塞夸拉的人率領船隊到馬六甲,要他在那里打聽:中國有多大中國人長多高勇敢還是怯懦信什么宗教用什么兵器有趣的是,當時葡萄牙遠征船隊在東方胡作非為,但國王卻特別下令,不準向中國人挑釁,不準奪取中國人的戰利品。顯然,他對神秘的中國保留著太多的敬畏。  幾年后又派出一個叫皮萊斯的人來偵探,皮萊斯的情報抄本現在已經發現,他說中國人非常懦弱,用十艘船就能完全征服,奪取全中國。  即使情報如此荒唐,葡萄牙人與中國人打交道之初還是比較恭順有度的,中國地方官員沒有國際知識和外交經驗,互相都在小心翼翼地窺探。葡萄牙人先要停泊,后要借住,借住后也繳稅繳租;中國官員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做壞事,特地在他們的借住地外面筑了一道城墻,把握關閘大權,定期開閘賣一點食物給他們。這種情景,居然也維持了幾百年,說明雙方心氣都比較平和。  我對這種尚未發展成惡性事件時的對峙,很感興趣,因為這里邊最容易看出文化差異。葡萄牙人當然以歐洲文明為本,把自己當作是發現者,而又認為發現者便是特權的擁有者,甚至是占領者,只不過一時懾于中華帝國的宏大,不敢像在其他地方那樣囂張罷了;中國官員開始好像沒有把他們的來到太當一回事,這與傳統觀念對“番夷”的慣性理解有關。后來發生一些事,也處處表現出因妄自尊大和閉塞無知所造成的可笑。  但是歷史終于朝著惡性的方向走去了。葡萄牙突然對中國張狂起來,是鴉片戰爭之后。看到中國在英國的炮火前一敗涂地,便趁火打劫,單方面宣布澳門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自由港,一躍而成為西方列強欺侮中國的浪潮中的一員。其實它與中國已打了幾百年交道,而當時國勢也已衰落,竟然一變而成為這個形象,有點不大光彩。  在資料中,有兩個細節引起了我的注意。第一個細節是,葡萄牙人最早抵達中國本土,是一五一三年六月,抵達的地點是屯門外的伶仃島,正好在我深圳住所的南窗對面;第二個細節是,他們正式與中國的行政機構取得聯系是一五一七年八月,地點在南頭關防,又正恰在我住所的西窗前面。  ———既然你們那么早就來到我的窗下,那么,我也理應來看看你們出發的碼頭,以及你們的家鄉。  他們的麻煩  葡萄牙人喜歡用白色的小石(www.lz13.cn)塊鋪城市的人行道。里斯本老城人行道的石塊,已被歲月磨成陳年骨牌。沿骨牌走去,是陡坡盤繞的山道,這樣的山道上居然還在行駛有軌電車。  山道很窄,有軌電車幾乎從路邊民房的門口擦過,民房陳舊而簡陋,門開處伸出一頭,是一位老者,黑發黃膚,恰似中國早年的賬房先生,但細看并非中國人。  骨牌鋪成的盤山道很滑,虧得那些電車沒有滑下來,陳舊的民房沒有滑下來。我們已經爬得氣喘吁吁,終于到了山頂,那里有一個巨大的古城堡,以圣喬治王子命名。  古城堡氣勢雄偉,居高臨海,顯然是守扼要地。羅馬時代就在了,后來一再成為兵家必爭的目標。它最近一次輝煌紀錄,就是圣喬治王子一五八O年在這里領導抗擊西班牙入侵者。抗擊很英勇,在其他地方已經失守的情況下,這個城堡還固守了半年之久。 余秋雨散文集_余秋雨作品集 余秋雨《文化苦旅》 余秋雨經典語錄分頁:123

有些事情,我們需要堅持到底    文/趙曉棟    衛生是靠打掃還是靠維護?答案應該是維護。如果房間許久打掃一次或者天天打掃,但卻沒有得到很好維護,我們不難發現房間很快又會臟亂差。而維護就不一樣,如果人們能夠自覺將身邊不衛生的東西隨手處理掉,那么即使不天天打掃衛生,周圍依然干凈如一。    學習又何嘗不是如此。許多人許久不學習,猛然間學上一天,自認為學了很多知識,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不持續,就會水過地皮干,學過的知識很快又會被遺忘,最終一無所獲。而持續學習則不同,如同“維護”衛生一樣,持續學習雖然任務量不是很大,但是長此以往則會形成持續的學習力。這種持久的學習力會像細水長流,知識的獲取因此而生生不息。    讓我們把鏡頭再拉得遠一些。    她因為受父親的影響,立志做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因為個子矮,手腳粗短而被體校拒之門外。但她并不氣餒,每天在練完體能課后,必須腿綁沙袋,手執鐵拍再做100個發球接球的動作。付出總有回報,10歲的她便在全國少年乒乓球比賽中獲得團體和單打兩項冠軍。進入國家隊后,她超額完成自己的訓練任務,據教練張燮林統計,她每天接球打球1萬多個!每一節訓練課下來,汗水都濕透衣服、鞋襪,有時甚至連地板也會浸濕一片。其運動生涯中,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成為第一個蟬聯奧運會乒乓球金牌的球手,這個人叫鄧亞萍。    在日本動漫中,有一個籃球隊員。他把木工和籃球混為一談,高一為了博得心儀女生歡心而接觸籃球。隨后的4個月,他是一個天天被球隊經理和隊長扯著脖子紅著臉逼著做基礎訓練的門外漢。但是,全國大賽的際遇迫使這個初學者迅速成長,每天練投20000多次球,幫助團隊贏得了“神話般”的勝利,這個人叫櫻木花道。    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虛擬的動畫世界里,都有一個栩栩如生的例子在向我們詮釋什么叫持續,以及持續力的重要性,告訴我們什么叫堅持到底。    提及持續或是堅持,總有人會變得誠惶誠恐,他們放棄的太多而堅持的太少。其實,成功很簡單,簡單到每個人都懂得如何去成功;但是,成功又很難,難在每個人不懂得如何去堅持。這其實就是生活的悖論。    眾所周知,偉大的成就需要眾多微小成就的不斷積累,這需要我們沉下心來,正確認識自己,一步一步攀登。其次,持續力的形成需要我們少一點兒比較,多一點兒專注。畢竟,人的一生能夠完成的事情是有限的,只有專注才能讓自己變得足夠優秀。誠然,逆境在所難免。但逆境又何嘗不是成功的前提呢?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堅持認真工作、持續付出。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持續就是要求我們每個人要執著于自己的堅持,持續做好哪怕一件事。持續力更需要的是一種信念,一種專注,一種執著。持續力的關鍵是要服從自己的意愿。選擇的事情還要簡單易行,因為簡單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卓越,因為卓越所以無可替代。持續力還需要一份寧靜的心態,戒驕戒躁,抵得住浮躁、耐得住寂寞。    有一天,當我們驀然回首的時候,往事已成云煙。但我相信,曾經的那份堅持一定會讓我們瞬間感到滌凈心靈。心中會有一個聲音在默默地告訴自己:我曾來過這個世界,青春沒有虛度,人生路上印有我的足跡,持續不斷,堅定向前! 堅持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 現在問自己,你該堅持些什么? 我們失敗,只是因為我們不再堅持分頁:123

周國平:自我二重奏  一 有與無  日子川流不息。我起床,寫作,吃飯,散步,睡覺。在日常的起居中,我不懷疑有一個我存在著。這個我有名有姓,有過去的生活經歷,現在的生活圈子。我憶起一些往事,知道那是我的往事。我懷著一些期待,相信那是我的期待。盡管我對我的出生毫無印象,對我的死亡無法預知,但我明白這個我在時間上有始有終,輪廓是清楚的。  然而,有時候,日常生活的外殼仿佛突然破裂了,熟悉的環境變得陌生,我的存在失去了參照系,恍兮惚兮,不知身在何處,我是誰,世上究竟有沒有一個我。  莊周夢蝶,醒來自問:"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這一問成為千古迷惑。問題在于,你如何知道你現在不是在做夢?你又如何知道你的一生不是一個漫長而短促的夢?也許,流逝著的世間萬物,一切世代,一切個人,都只是造物主的夢中景象?  我的存在不是一個自明的事實,而是需要加以證明的,于是有笛卡兒的命題:"我思故我在。"  但我聽見佛教導說:諸法無我,一切眾生都只是隨緣而起的幻像。  正當我為我存在與否苦思的時候,電話鈴響了,聽筒里叫著我的名字,我不假思索地應道:"是我。"  二 輕與重  我活在世上,愛著,感受著,思考著。我心中有一個世界,那里珍藏著許多往事,有歡樂的,也有悲傷的。它們雖已逝去,卻將永遠活在我心中,與我終身相伴。  一個聲音對我說:在無限宇宙的永恒歲月中,你不過是一個頃刻便化為烏有的微粒,這個微粒的悲歡甚至連一絲微風、一縷輕煙都算不上,剎那間就會無影無蹤。你如此珍惜的那個小小的心靈世界,究竟有何價值?  我用法國作家辛涅科爾的話回答:"是的,對于宇宙,我微不足道;可是,對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何嘗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變化中,我只是一個極其偶然的存在,我存在與否完全無足輕重。面對無窮,我確實等于零。然而,我可以用同樣的道理回敬這個傲慢的宇宙:倘若我不存在,你對我來說豈不也等于零?倘若沒有人類及其眾多自我的存在,宇宙的永恒存在究竟有何意義?而每一個自我一旦存在,便不能不從自身出發估量一切,正是這估量的總和使本無意義的宇宙獲得了意義。  我何嘗不知道,在人類的悲歡離合中,我的故事極其普通。然而,我不能不對自己的故事傾注更多的悲歡。對于我來說,我的愛情波折要比羅密歐更加驚心動魄,我的苦難要比俄狄浦斯更加催人淚下。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不是羅密歐,不是俄狄浦斯,而是我自己。事實上,如果人人看輕一己的悲歡,世上就不會有羅密歐和俄狄浦斯了。  我終歸是我自己。當我自以為跳出了我自己時,仍然是這個我在跳。我無法不成為我的一切行為的主體,我對世界的一切關系的中心。當然,同時我也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的自我,我不會狂妄到要充當世界和他人的中心。  三 靈與肉  我站在鏡子前,盯視著我的面孔和身體,不禁惶惑起來。我不知道究竟盯視者是我,還是被盯視者是我。靈魂和肉體如此不同,一旦相遇,彼此都覺陌生。我的耳邊響起帕斯卡爾的話語:肉體不可思議,靈魂更不可思議,最不可思議的是肉體居然能和靈魂結合在一起。  人有一個肉體似乎是一件尷尬事。那個喪子的母親終于停止哭泣,端起飯碗,因為她餓了。那個含情脈脈的姑娘不得不離開情人一小會兒,她需要上廁所。那個哲學家剛才還在談論面對苦難的神明般的寧靜,現在卻因為牙痛而呻吟不止。當我們的靈魂在天堂享受幸福或在地獄體味悲劇時,肉體往往不合時宜地把它拉回到塵世。  馬雅可夫斯基在列車里構思一首長詩,眼睛心不在焉地盯著對面的姑娘。那姑娘驚慌了。馬雅可夫斯基趕緊聲明:"我不是男人,我是穿褲子的云。"為了避嫌,他必須否認肉體的存在。  我們一生中不得不花費許多精力來伺候肉體:喂它,洗它,替它穿衣,給它鋪床。博爾赫斯屈辱地寫道:"我是他的老護士,他逼我為他洗腳。"還有更屈辱的事:肉體會背叛靈魂。一個心靈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揚,一個靈魂高貴的男人可能終身殘疾。荷馬是瞎子,貝多芬是聾子,拜倫是跛子。而對一切人相同的是,不管我們如何精心調理,肉體仍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老和死亡,拖著不屈的靈魂同歸于盡。  那么,不要肉體如何呢?不,那更可怕,我們將不再能看風景,聽音樂,呼吸新鮮空氣,讀書,散步,運動,宴飲,尤其是--世上不再有男人和女人,不再有愛情這件無比美妙的事兒。原來,靈魂的種種愉悅根本就離不開肉體,沒有肉體的靈魂不過是幽靈,不復有任何生命的激情和歡樂,比死好不了多少。  所以,我要修改帕斯卡爾的話:肉體是奇妙的,靈魂更奇妙,最奇妙的是肉體居然能和靈魂結合在一起。  四 動與靜  喧嘩的白晝過去了,世界重歸于寧靜。我坐在燈下,感到一種獨處的滿足。  我承認,我需要到世界上去活動,我喜歡旅行、冒險、戀愛、奮斗、成功、失敗。日子過得平平淡淡,我會無聊,過得冷冷清清,我會寂寞。但是,我更需要寧靜的獨處,更喜歡過一種沉思的生活。總是活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沒有時間和自己待一會兒,我就會非常不安,好像丟了魂一樣。  我身上必定有兩個自我。一個好動,什么都要嘗試,什么都想經歷。另一個喜靜,對一切加以審視和消化。這另一個自我,如同羅曼·羅蘭所說,是"一顆清明寧靜而非常關切的靈魂"。仿佛是它把我派遣到人世間活動,鼓勵我拼命感受生命的一切歡樂和苦難,同時又始終關切地把我置于它的視野之內,隨時準備把我召回它的身邊。即使我在世上遭受最悲慘的災難和失敗,只要我識得返回它的途徑,我就不會全軍覆沒。它是我的守護神,為我守護著一個任何風雨都侵襲不到也損壞不了的家園,使我在最風雨飄搖的日子里也不致無家可歸。  耶穌說:"-個人賺得了整個世界,卻喪失了自我,又有何益?"他在向其門徒透露自己的基督身份后說這話,可謂意味深長。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們每個人身上,便是那個清明寧靜的自我。這個自我即是我們身上的神性,只要我們能守住它,就差不多可以說上帝和我們同在了。守不住它,一味沉淪于世界,我們便會渾渾噩噩,隨波飄蕩,世界也將沸沸揚揚,永無得救的希望。  五 真與偽  我走在街上,一路朝熟人點頭微笑;我舉起酒杯,聽著應酬話,用笑容答謝;我坐在-群妙語連珠的朋友中,自己也說著俏皮話,贊賞或得意地大笑……  在所有這些時候,我心中會突然響起一個聲音:"這不是我!"于是,笑容凍結了。莫非笑是社會性的,真實的我永遠悲苦,從來不笑?  多數時候,我是獨處的,我曾慶幸自己借此避免了許多虛偽。可是,當我關起門來寫作時,我怎能擔保已經把公眾的趣味和我的虛榮心也關在了門外,因而這個正在寫作的人必定是真實的我呢?  "成為你自己!"--這句話如同一切道德格言一樣知易行難。我甚至無法判斷,我究竟是否已經成為了我自己。角色在何處結束,真實的我在何處開始,這界限是模糊的。有些角色僅是服飾,有些角色卻已經和我們的軀體生長在一起,如果把它們一層層剝去,其結果比剝蔥頭好不了多少。  演員尚有卸妝的時候,我們卻生生死死都離不開社會的舞臺。在他人目光的注視下,甚至隱居和自殺都可以是在扮演一種角色。也許,只有當我們扮演某個角色露出破綻時,我們才得以一窺自己的真實面目。  盧梭說:"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這話聽起來自負,其實適用于每一個人。可惜的是,多數人忍受不了這個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結果彼此變得如此相似。  我知道,一個人不可能也不應該脫離社會而生活。然而,有必要節省社會的交往。我不妨和他人交談,但要更多地直接向上帝和自己說話。我無法一勞永逸地成為真實的自己,但是,倘若我的生活中充滿著僅僅屬于我的不可言說的特殊事物,我也就在過一種非常真實的生活了。  六 逃避與尋找  我是喜歡獨處的,不覺得寂寞。我有許多事可做:讀書,寫作,回憶,遐想,沉思,等等。做著這些事的時候,我相當投入,樂在其中,內心很充實。  但是,獨處并不意味著和自己在一起。在我潛心讀書或寫作時,我很可能是和想像中的作者或讀者在一起。  直接面對自己似乎是一件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所以人們往往要設法逃避。逃避自我有二法,一是事務,二是消遣。我們忙于職業上和生活上的種種事務,一旦閑下來,又用聊天、娛樂和其他種種消遣打發時光。對于文人來說,讀書和寫作也不外是一種事務或一種消遣,比起斗雞走狗之輩,誠然有雅俗之別,但逃避自我的實質則為一。  然而,有這樣一種時候,我翻開書,又合上,拿起筆,又放下,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找不到一件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只覺得心中彌漫著一種空虛悵惘之感。這是無聊襲來的時候。  當一個人無所事事而直接面對自己時,便會感到無聊。在通常情況下,我們仍會找些事做,盡快逃脫這種境遇。但是,也有無可逃脫的時候,我就是百事無心,不想見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歡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說:"我找我的時候找不著;我找著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尋多。"無聊正是與自我邂逅的一個契機。這個自我,擺脫了一切社會的身份和關系,來自虛無,歸于虛無。難怪我們和它相遇時,不能直面相視太久,便要匆匆逃離。可是,讓我多堅持一會兒吧,我相信這個可怕的自我一定會教給我許多人生的真理。  自古以來,哲人們一直叮嚀我們:"認識你自己!"卡萊爾卻主張代之以一個"最新的教義":"認識你要做和能做的工作!"因為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認識自己,而通過工作則可以使自己成為完人。我承認認識自己也許是徒勞之舉,但同時我也相信,一個人倘若從來不想認識自己,從來不肯從事一切無望的精神追求,那么,工作決不會使他成為完人,而只會使他成為庸人。  七 愛與孤獨  凡人群聚集之處,必有孤獨。我懷著我的孤獨,離開人群,來到郊外。我的孤獨帶著如此濃烈的愛意,愛著田野里的花朵、小草、樹木和河流。  原來,孤獨也是一種愛。  愛和孤獨是人生最美麗的兩支曲子,兩者缺一不可。無愛的心靈不會孤獨,未曾體味過孤獨的人也不可能懂得愛。  由于懷著愛的希望,孤獨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是甜蜜的。當我獨自在田野里徘徊時,  那些花朵、小草、(www.lz13.cn)樹木、河流之所以能給我以慰藉,正是因為我隱約預感到,我可能會和另一顆同樣愛它們的靈魂相遇。  不止-位先賢指出,-個人無論看到怎樣的美景奇觀,如果他沒有機會向人講述,他就決不會感到快樂。人終究是離不開同類的。一個無人分享的快樂決非真正的快樂,而一個無人分擔的痛苦則是最可怕的痛苦。所謂分享和分擔,未必要有人在場。但至少要有人知道。永遠沒有人知道,絕對的孤獨,痛苦便會成為絕望,而快樂--同樣也會變成絕望!  交往為人性所必需,它的分寸卻不好掌握。帕斯卡爾說:"我們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們也由于交往而敗壞著精神和感情。"我相信,前-種交往是兩個人之間的心靈溝通,它是馬丁·布伯所說的那種"我與你"的相遇,既充滿愛,又尊重孤獨;相反,后一種交往則是熙熙攘攘的利害交易,它如同尼采所形容的"市場",既褻瀆了愛,又羞辱了孤獨。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運,在此時刻。兩顆靈魂仿佛同時認出了對方,驚喜地喊出:"是你!"人一生中只要有過這個時刻,愛和孤獨便都有了著落。 周國平作品_周國平散文集 周國平:失去的歲月 周國平:家分頁:123


TikTok在線灌觀看人數
洗直播觀看人數最快速- 灌蝦皮Shopee觀看人數 Instagram衝觀看人數包月衝直播人數最快速- 蝦皮Shopee買直播人數 衝Instagram直播人數包月刷直播觀看流量很穩定- 蝦皮Shopee在線衝直播人數 買TikTok直播人數包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54s56d5ew 的頭像
    54s56d5ew

    54s56d5ew的部落格

    54s56d5e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